中新经纬9月12日电 题: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波动或是更好状态
作者 张瑜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
近段时间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走强趋势。Wind数据显示,8月份,在岸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涨幅分别为0.83%、1.21%。在此背景下,人民币中间价正在逼近7.1的水平。人民币长期升值周期是否已经开启?
本轮人民币升值的背景,与2018年11月-2019年6月的人民币升值周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。最核心的共性在于贸易摩擦缓和的预期升温,经济数据的验证节奏也较为相近。从汇率波动幅度来看,2018年11月初至2019年6月,人民币汇率从6.97(2015年后的阶段性高点,当时尚未突破7关口)升值至6.7左右;而本轮汇率从2025年4月初开始,截至目前已升至7.11-7.12区间,两轮升值幅度基本接近。
不过,本轮汇率升值与2018-2019年相比也存区别。当前存在规模较大的积压待结汇,自2022年以来,我们用“涉外收付款顺差与结售汇顺差缺口”“贸易顺差与结售汇顺差缺口”两种方法进行估算,发现当前累计积压待结汇规模约七八千亿美元,这部分资金可能会放大汇率波动,形成阶段性脉冲行情。
据估算,这些积压待结汇主要分布在两个汇率区间:一是7.2-7.5区间,对应规模约三四千亿美元;二是6.9-7.2区间,对应规模约两三千亿美元。这两个区间可理解为“持汇成本”,若人民币升值突破该区间,可能触发结汇脉冲。而本轮汇率从7.3一路升值的过程中,月度结汇率及相关数据均有所改善,这可能与7.2-7.5区间的积压待结汇释放有关。
回顾2017年、2020年两轮人民币持续半年以上、总升值幅度达8%-10%的趋势性升值,均具备清晰的主逻辑支撑,具体表现为PMI(采购经理人指数)持续回升,且市场对国内资产回报率形成明确改善预期。在这一主逻辑下,PMI回升会推动企业结汇率(及净结汇率)提升,而结汇率的上升本质反映了外贸企业对人民币资产的偏好增强,进而带动结售汇顺差走阔,最终支撑汇率形成趋势性升值。可见,PMI回升与企业结汇率提升,是判断汇率主逻辑启动的两大关键验证指标。
即便主逻辑启动,在触发初期政策也可能对升值节奏进行平滑。2017年、2020年两轮趋势性升值中,汇率启动均略滞后于PMI回升与企业结汇率改善。结合当前情况,我们认为,一方面,汇率主逻辑仍待观察;另一方面,经济仍处于夯实基础阶段,部分经济领先指标已有上升,但尚未传导至PMI形成明确趋势。
此外,还需考虑当前全球经贸格局的特殊性。当前由美国“对等关税”引发的全球经贸重构尚未完全落地,我们现在其实是“两手抓”,一方面维护对美经贸合作稳定,另一方面也在拓展非美经贸合作,进一步拓宽贸易领域。在这一情况下,汇率保持稳定波动、去工具化对市场或是更好的状态。
总的来看,当前情况下尚不能判断汇率已经进入长期升值通道。不过,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客观回升,若未来央行持续对汇率进行呵护,不排除在接近7的关键关口时触发积压待结汇的释放脉冲,进而推动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升值。(中新经纬APP)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责任编辑:张芷菡